选择语言
电话:0512-66918088
湿地动态 湿地动态

山更青水更绿,太湖湿地增加2个鸟类新记录

2021-12-03

  随着天气转凉,大批候鸟开启了从北向南的漫漫旅途。生态极佳的太湖湿地,成为许多鸟儿越冬飞行的“补给站”及“度假地”。不少鸟儿就此驻足,决定在太湖湿地越冬。随着气温走低,以鸭科、燕雀科鸟类为代表的冬候鸟大批到来,如绿头鸭、斑嘴鸭数量较上月明显增加,鸳鸯也已抵达。越冬的候鸟是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QQ截图20211219105133.png

  太湖湿地鸟类监测站在11月监测共发现7目22科50种鸟类,其中留鸟23种,冬候鸟25种,夏候鸟1种,过境鸟1 种。

  本月在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又观测到2个鸟类新记录:针尾鸭和赤颈鸫。

QQ截图20211219105410.png

  是鸟纲、鸭科的中型游禽,属水鸭类。体长43-72厘米,体重0.5-1千克。雄鸭背部满杂以淡褐色与白色相间的波状横斑,头暗褐色,颈侧有白色纵带与下体白色相连,翼镜铜绿色,正中一对尾羽特别延长。雌鸭体型较小,上体大都黑褐色,杂以黄白色斑纹,无翼镜,尾较雄鸟短,但较其他鸭尖长。飞行迅速。在各种内陆河流、湖泊、低洼湿地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主要以草子和其他水生植物,如浮萍、松藻、牵牛子、芦苇、菖蒲等植物嫩芽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到农田觅食部分散落的谷粒。

QQ截图20211219105439.png

  是鸫科、鸫属中型鸟类,体长22-25厘米。上体灰褐色,有窄的栗色眉纹。颏、喉、上胸红褐色,腹至尾下覆羽白色,腋羽和翼下覆羽橙棕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下嘴基部黄色,脚黄褐色或暗褐色。 赤颈鸫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各种类型的森林中,尤以针叶林和泰加林中较常见,迁徙季节和冬季也出现于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带的阔叶林、次生林和林缘疏林与灌丛中,有时也见在乡村附近果园、农田和地边树上或灌木上活动和觅食。主要以吉丁虫、甲虫、蚂蚁、鳞翅目和鞘翅目等昆虫及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虾、田螺等其他无脊椎动物,以及沙枣等灌木果实和草子。

  2021年冬季,太湖湿地开发了以鸟类观察和鸟类知识科普为核心的观鸟深度体验产品。通过讲解望远镜的使用、实地观鸟等方式,展示公园湿地环境与鸟类情况,带领参观者了解鸟类保护的方式和意义。公园在芦塘探幽区域建设有观鸟点和观鸟栈道,形成固定的鸟类日常观察路线,方便定时定点进行日常监测,也方便游人,特别是候鸟摄影爱好者在此驻足观赏。

微信图片_20211219105506.jpg

  随着太湖湿地环境及生态质量的日益改善,来此栖息繁殖的鸟类也日益增多,新监测到的鸟类的出现,也是本区域内生态环境改善、山更青水更绿直观的体现。太湖湿地拥有多样的湿地环境,尤其是70%的水域,十分适合鸟类的栖息和觅食,针尾鸭和赤颈鸫的发现,对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湿地的恢复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改善,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微博.png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案,关注微博

微信.jpg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案,加我微信


咨询电话:
0512-66918088
 在线客服

微信公众号

微信.jpg


微博公众号

返回顶部